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研讨会 > 详细内容
热门文章
学会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
更新时间:2015-01-20 11:08:53  来源:  阅读次数:1588 次

 

 

当前广东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广东经济学会“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纪要

 

2011717日上午,广东经济学会在省社科联8楼学术报告厅召开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广东省社科联社团部主任张德馨以及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会会长王珺教授主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李惠武副主任、省银监局孟建波副局长、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蔡穗声会长等做了主题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及我省2011年上半年的各项经济发展指标,分别就当前广东宏观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通货膨胀问题、广东房地产发展态势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李惠武认为,上半年广东经济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经济增速回落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基本可控。上半年,广东GDP增长10.2%,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CPI上涨5.1%,比全国低0.3个百分点。显然,经济回落是政策调控成效显现,物价指数被过分关注了。19972008年广东GDP实际增长了234%CPI仅增长了9%,这种高增长、低物价是通过压低要素价格实现的,现在CPI上涨是恢复性的。

尽管受消费刺激政策退出和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今年以来,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如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汽车类、家电类和家具类商品销售增幅有所回落,但支撑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依然强劲。从投资来看,20012010年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4%。今年15月增长18.9%,尽管比去年同期增速(22.6%)回落3.7个百分点,但仍比近10年平均增速高1.5个百分点,比今年1-4月提高2.0个百分点,5月单月增长24%,增幅比上月提高6.9个百分点。从消费来看,20012010年广东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增长为14.8%,今年15月增长15.7%,仍保持与去年同期一样的增速,比近10年来的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来看,20012010年广东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6.5%,今年15月增长是27.7%,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速(39.5%)低11.8个百分点,但仍在近10年的平均水平以上。考虑到十二规划开局,保障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带来一大批产业升级投资项目的开工,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加快发展,支撑着投资保持一定增速。由此,短期内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不会发生所谓的停滞或硬着陆。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隐忧

(一)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1%15月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增长21.2%,广东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4.3%,但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6.4%,比近十年平均增长速度低1.65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001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9.7%2006-2009年年均增长达10.2%。而广东同期仅分别增长了8.05%7.7%,分别比全国低1.6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了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今年以来主要消费品增幅回落,一季度,广东汽车类零售同比增长21.5%,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6.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实现零售分别增长13.7%24.1%,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24.3个和10.4个百分点。

(二)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5.4%,超过调控目标1.4个百分点,6月份 CPI创出了新高,达6.4%。上半年广东CPI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李惠武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了广东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了作用,以及广东投入5000多万元价格调节基金建立了平抑物价机制等。目前,从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来看,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首先,从货币因素来看,虽然在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广义货币增速已回到预定目标之内,6月末为15.9%但流动性总体过剩的情况并没改变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谭炳才处长认为,当前物价上涨的核心原因是货币超发。但也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孟建波认为,今年上半年CPI涨幅6.4%,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对CPI涨幅预期过低。中国现正处于工业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通胀目标压得过低,无疑会造成通胀压力过大。货币政策的目标,唯一的目标就是控制通胀。今年三次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都是在控制货币流动性,但我不认为是货币超发。考虑问题要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发。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廖曙辉认为CPI不等于通胀。超经济的货币发行是通胀,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和物价上涨直接等同起来,物价上涨的原因,特别是结构性物价上涨,我们CPI统计的权重分量和超经济货币发行是有区别的。尽量央行也承认有货币超发,但也不能排除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价格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贸易领域。现在的通胀恐惧症更恰当地说应该是物价上升恐惧症。适度的通胀是可以的。

其次,从输入性通胀因素来看,尽管5月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但原油价格近日又回到100美元左右,在全球流动性过剩和美元继续走弱的情况下,对进出口大国特别是外贸依存度最大的广东来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

再次,我省经济发展的土地、人工等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有长期化可能。

此外,灾害性气候频繁,农产品价格上涨仍然存在。

(三)中小企业经营环境恶化

在税收高速增长,土地、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地热衷于大项目、大平台,推动了国有经济和垄断企业的不断扩张,而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李惠武认为,在货币政策调控下,近来出现了新情况,总体流动性过剩与结构性资金困难并存,房地产沉淀大量信贷资金,保“8%”新开工的“铁公基”项目需要持续资金,在信贷政策不断紧缩情况,中小企业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40%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张,出口加工企业受到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开始恶化。蔡穗声指出,成本持续上升不断侵蚀实体经济利润,在市场环境恶化情况下,产业资本更倾向于转向房地产领域,表现为房地产行业自身趋于谨慎的同时,其他行业却大举进入房地产行业,经济虚拟化和泡沫化的现象值得重视。

(四)结构调整需要时间。

李惠武指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弥补外需急剧收缩,政府投资加剧了重化产能过剩,造成结构性复归。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保财政和保就业对淘汰落后产生隐性抗拒。从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和产业选择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条件储备并不充足,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将需要花更长时间。蔡穗声认为,从房地产调控来看,“三限”(限购、限贷、限价)政策,已经使房地产市场完全成为了一个扭曲的市场,现在企业政策不是去研究市场,而是猜测政府政策走向,企业考虑的主要不是供求关系,更多是政府政策走向,偏离市场机制、供求关系、价值规律、企业自主越来越远了。

三、几点对策

(一)重新审视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宏观经济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李惠武认为要放弃“保增长”的惯性思维,把保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孟建波也指出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就业,在今后1015年间,尤其应把农民的就业问题放在首位。黄铁苗教授指出,宏观调控的目标要兼顾控制物价和解决就业。当前,宏观调控要在“经济发展、调整结构、控制通胀”中寻找平衡点,在宏观政策设计中要更加突出“调结构、保实体、控通胀、稳民生”,在利益格局调整中突出“让利减压”。

(二)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巩固宏观调控成效

结合经济增长和长期物价水平来审视物价调控目标,建立和完善核心CPI指标和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增强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继续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数量工具、价格工具和汇率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继续完善和改进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巩固和强化对物价和房价调控的成效,坚决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化。同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综合运用差别存在准备金率、差别利率和窗口指导等政策措施,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和创业、就业的资金扶持,缓解结构性资金困难。

(三)完善财政政策,推进供给端的结构化改革

长期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多是通过支出导向来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要坚持结构调整不动摇,坚决压缩和淘汰过剩的和落后的产能,大力推进供给端的结构化改革,增加有效供给。财政政策需要从财政支出政策导向朝结构化减税转变,要加快税制改革,全面减轻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改善微观经营环境,拓宽企业的盈利空间,扶持就业和创业,增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扶持农村合作组织,稳定农业生产和流通成本,保障农产品销售,增加农产品供给。加快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改革,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加强对资产领域的财税政策调节,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四)加快调整收入分配,培育内生增长机制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通过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推动需求结构调整,结合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和政策支持体系,放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和“走出去”,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宏观调控

发展市场经济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长期以来,我国资源、要素价格扭曲显然不符合价值规律;金融危机以来,货币、信贷大量投放,超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显然也不符合货币流通规律。房地产调控实行“三限”也背离了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使市场机制听从于政府,供求机制取决于政策,这都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由此,我们要完善宏观调控,无论是稳定物价,还是调控房价、调整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例如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遵循货币流通规律加强对流动性的管理,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遵循价值规律依法治市,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房地产的持续、健康、平稳地发展。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科中心1618室 邮政编码:510635
电话:8620-83870960 传真:8620-83870960 电子邮箱:gdes@163.net
版权所有:广东经济学会CopyRight?2012 All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2729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