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探索与建言 > 详细内容
热门文章
2010年第10期(总第25期)
更新时间:2015-01-20 15:30:49  来源:  阅读次数:1533 次

 摘要: 2010年第10期(总第25期)

内容:

探索与建言

2010年第10期(总第25期)

推进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李皖南

2010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全面建成,这是中国参与的第一个对外自由贸易区,与东盟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实现全面自由化,这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对广东的影响,提出推进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从2000年提出构想以来,广东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1)广东-东盟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东盟在广东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快速上升。2000年至2009年,广东与东盟的双边进出口总额从137.65亿美元增加到633.03亿美元,增长4.6倍。2009年,东盟是广东的第四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东盟是广东吸收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投资来源国主要是东盟老成员国,新加坡居于首位。3广东对东盟投资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快,而且投资行业和投资模式都发生显著变化。4)广东与东盟国家政府层面合作在加强。省、市及部门领导经常出访东盟各国,特别是2008年省委汪洋书记率团访问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与东盟秘书处签署《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东盟秘书处合作备忘录》,这是广东开拓东盟市场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广东与东盟贸易中长期逆差20002009年逆差累计额达1106.57亿美元。2)广东与东盟贸易占全国与东盟贸易比重下降,从2002年的36.4%下降到2008年的27.1%。3)东盟对广东直接投资占东盟对华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从2000年的22.49%下降到2008年的13.9%。4)广东对东盟投资不足,在区域生产网络构建中缺失主导权。广东对东盟投资起步晚,规模小,在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区域生产网络构筑中没有形成广东自己的特色和网络。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影响

(一)货物贸易自由化对广东的影响

今年11日,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文莱)间的93%贸易商品关税降为零,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产生影响主要有:1一定程度上促进贸易规模扩大。自由贸易区除了要求削减关税外,还要求最大限度地消除非关税壁垒,这样双方产品和服务能够比WTO更优惠的条件进入对方市场,部分原先不可能发生的贸易被创造了出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但是,贸易规模的扩大可能只是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因为这次实现零关税的商品在2009年税率都已达到5%或以下,在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税率相对降幅也不是特别大。2)广东在资源类商品、农产品、机电产品方面的贸易逆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20101-4月,广东对东盟贸易逆差47.1亿美元,同比增长78%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广东的影响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于20077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服务贸易协议》的深入实施,对广东会产生以下影响:1有利于双方服务部门的互利合作,增强竞争力,扩大服务贸易。广东与东盟老成员国之间的人均GDP都超过2000美元,正是服务业大发展的阶段,这会给双方的服务提供商带来更多的商机,促进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同时,面对以服务业为核心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与东盟各国可以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增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2广东可能在与东盟的服务贸易方面存在逆差。东盟大多成员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泰国的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好于广东,在相互开放市场准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广东的服务贸易也存在逆差。

(三)投资自由化对广东的影响

《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于20102月实施,为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相互投资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对广东产生的影响有:(1有利于广东吸收更多的东盟国家投资及其他国家(地区)资本。广东与东盟各国在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上各有所长,产业互补合作有较大的空间。东盟新兴工业化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电子电器、石化、汽车等产业,以及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水平较高,积累了比较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经验,具备较强的对外投资能力。(2加速广东企业投资东盟。广东正处于从短缺经济过剩经济转变的阶段。部分制造业生产能力上出现结构性过剩加上国内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使得企业的边际利润下降而到东盟投资可以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分享东盟地区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和潜力

三、推进广东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广东作为我国的开放前沿阵地,应该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所带来的机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有所作为,积极推进与东盟的经贸关系。2010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与东盟战略合作的指导意见》。这很好,针对当前形势,特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建议。

(一)充分调动民间和企业参与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性

目前,大多数广东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没有真正参与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还不明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规则,更不了解其中的优惠条款,当然就谈不上如何利用其中的商机。中国与东盟签订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其中的许多条款还需要进一步用通俗语言进行阐释,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高校及社会研究力量,通过培训、论坛、网络等方式开展宣传推广,提高企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地位的认识,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种优惠政策。同时,应重点加强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对东盟市场的了解和挖掘东盟市场潜力的认识,如果引导得当,民营企业将会是自由贸易区中的一支活跃的生力军。

(二)扶持优势产业,提升“广货”在东南亚市场的形象

中国-东盟货物贸易自由化后,为广东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一方面,广东要扶持和扩大现有优势产品的出口,要重视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将广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电、轻纺、食品等优势产品逐步打造为国际知名品牌。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和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培育(打出去的)品牌和名牌。另一方面,要培育具有发展潜力和较高的技术含量的产业和产品,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和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广货”在东盟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省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引导企业树立“广货”在东南亚市场的形象。相对于欧美、日、韩国等大型跨国公司的产品,中国产品在东南亚市场被认为是低质量的象征。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民间行业公会和商会的作用,通过这些民间机构提供投资咨询和指导,树立“广货”在东南亚市场的整体形象。

(三)建广东工业园,带动广东企业集群式投资东盟

目前,东盟国家市场千差万别。虽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市场环境较好,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早已大量进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对于广东企业来说,投资这些国家的竞争优势不大。东盟新成员国如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虽有大量投资机会,但投资环境差,也存在高风险。相对来说,印尼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环境适中,尤其是印尼外岛地区(即爪哇岛以外的印尼各省),更适合广东资本重点开拓。原因在于:第一,印尼是东盟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市场容量大,劳动力价格低。第二,印尼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些资源类商品正是广东所需要的。第三,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主要集中在印尼爪哇岛,对印尼外岛投资少,这对广东资本来说是利好因素。第四,印尼外岛华人多,华人经济比较发达,如印尼棉兰华人占20%,很多是广东籍。第五,印尼实行地方自治,地方各省政府的权力比较大,现在发展经济需要大量资本,与其进行谈判,比较容易达成协议。此外,印尼苏北省与广东已经结成友好省份,苏北省日里县也与我省汕尾市结成姐妹城市,这些都为双方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建议省政府将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作为模板,鼓励一批有条件的市如东莞、中山、佛山等市到印尼外岛建立广东工业园,带动广东企业集群式到印尼投资,将印尼作为基地,利用东盟内部一体化网络,将产品辐射到东盟其他国家,从东盟一国走向十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做好招商引资,利用东盟资本发展广东“两翼”

由于东盟国家大多数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相对来说,大多数的东盟资本难以适应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但是很适合广东东西“两翼”的发展。目前,广东“两翼”经济相对落后,还需要大量资本补充,完全依靠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不够的,可以吸引东盟国家资本前去投资。此外,东盟国家很多华商都是广东籍,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资金运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到广东投资。因此,建议省政府相关部门在东盟国家招商引资时,大力推介广东东西“两翼”地区,将吸引东盟资本与“双转移”结合起来,助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由于东盟10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需要对东盟市场进行分类,加强对广东企业投资东盟的分类指导,省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对东盟各国的政策法规、营商环境、发展商机、经济风险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建议省政府成立东盟研究的专门机构,整合省内高校、研究机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研究力量,四位一体,积极开展东盟合作的长期研究,为我省发展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系广东经济学会国际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研室主任)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广东社科中心1618室 邮政编码:510635
电话:8620-83870960 传真:8620-83870960 电子邮箱:gdes@163.net
版权所有:广东经济学会CopyRight?2012 All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27292号-4